English

文艺创新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1999-11-25 来源:光明日报 晓鸿 我有话说

面向21世纪的国家创新体系的思想,是西方经济学家提出来的。这一理念,注重的是建立在知识基础之上的经济,也即不仅注重现有的科技水平、经济成就,更注重一种活生生的创新能力。只有保持一种持续的、旺盛的创新能力,才能使一个国家的科技和经济水平在世界民族之林的长期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这,正是这种创新理念比原先的重数据、重指标、重成就的经济思想更为先进的地方。

美国当代哲学家、法兰克福学派的代表人物马尔库塞说过,在发达的西方资本主义社会,异化现象日益严重,人的高尚理性也被物化为纯粹的科学技术研究方法,成为达到经济利益的手段,进而成为奴役人的工具。资本主义社会的科学技术统治扭曲了人类理性的主体性和创造性。西方国家创新体系理念也明显地隐含着这种技术至上、忽略人的主体性的倾向。

西方国家普遍地缺乏一种人类远景的蓝图,工业革命以来的短短二百年间,科学技术的发展给人类带来了空前巨大的物质财富,然而与此同时,历经千百万年形成的地球生态环境在短短的二百年间也遭受到空前巨大的破坏。大气层严重污染,能源水源急剧枯竭,土地日益沙漠化,动植物品种大量灭亡,臭氧层出现巨大的漏洞,地球气温明显变暖。以地球气温变暖为例,在全球向大气层排放的二氧化碳中,发达国家是主要排放者,排放量占总量的75%以上,而美国一个国家排放量就占全球排放总量的23%。可见科技可以造福人类,也可以造祸人类。

我国有一个“南辕北辙”的成语:有一个人要到南方楚国去,却驾着车往北走,有人告诉他方向错了,他说没关系,我有一匹好马;别人说有好马也不行啊,他说我还有一辆好车;别人说有好车也不行啊,他说我还有一个技术高明的驭手。科学技术就好像好马好车好驭手一样,不能为自身找到正确的方向,必须有先进的理想信念与广阔而长远的眼光的指引。邓小平同志提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就是建立在坚强的共产主义信念基础之上的。

我国学者对国家创新体系做了更广泛的解释:落后国家的创新能力不仅取决于自然科学水平创新能力、也取决于制度创新、文化发展、知识管理、社会组织等能力。很显然,进行文艺体制改革,实行文艺创新应该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历史上,文艺创新曾对人类的进步,作出过巨大的贡献。中世纪的文艺复兴运动,十八世纪的文艺启蒙运动曾为人们摆脱神权统治,摆脱封建专制思想的束缚,启迪民众从封建宗教迷信,从种种的偏见、蒙昧的精神桎梏中解脱出来,发挥过巨大作用,使人类的精神文化素质向前迈进了一大步。人们把解放了的思想,解放了的聪明才智用于自然科学的研究,从而也极大地促进了自然科学的发展,推动了人类社会物质文明的进步。在我国,“五四新文化运动”曾对中国人民推翻封建专制政权、摆脱封建专制意识、解放民族思想、提升民族素质发挥过重要作用。“文革”之后的文艺创新与“真理标准讨论”相配合形成的“思想解放运动”,对我们民族整体精神素质的提高发挥过重大作用。这说明:文艺创新在社会的发展进步中,是有极为重要的意义的。

从我国当前的现实状况来看,共和国建国五十年来,中华民族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但同时也仍然存在着邓小平同志所说的“一手硬,一手软”的问题,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发展不平衡,明显地存在着“重物质轻精神”的倾向,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明显滞后,因而导致了种种社会问题的出现。美国当代心理学家马斯洛在心理科学实验的基础上提出了“需求层次说”。他认为人类的需求可以分为由低到高的五个层次: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爱与归属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需求。前二个层次是对物质的需求,后三个层次是对精神的需求。人的低层次的需求得到满足之后,必然会进一步追求较高层次需求的满足。例如北京,早在1992年就进入老年人城市行列。老年人占北京人口的14%。对于他们来说,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这两个层次已基本得到满足。但是老人离退休之后,社会归属需求出现了问题;由于当前社会上特别是都市社会普遍存在着对于老人缺乏足够的关心、理解和爱护的倾向,使他们的爱的需求也出现了问题;老人离退休之后,当初在工作岗位上所具有的社会尊重感迅速失落。自我实现的需求是指“一种想要变得越来越像人的样子,实现人的全部潜力的欲望。”心理科学早已发现人有着巨大的潜能,开发利用自身潜力的愿望,普遍地存在于包括老人在内的人类心理需求之中。因此在建设和完善国家创新体制时,如果仅把目光放在人们物质需求层次的满足上,不重视如何满足人们更深层次的精神需求问题,我们必然会在人们增强精神需求中处于被动的地位。这方面的问题不是仅靠科技创新所能解决的,而文艺创新在这方面却有着广阔的用武之地。“春节联欢晚会”获一等奖的《常回家看看》,温暖了多少老人的心。

文艺创新在对人的主体意识的培养和提高方面,也能发挥重要作用。社会普遍关注的贪污腐败问题也与对人的主体性的忽略相关。马克思指出:醉生梦死的放荡生活就是把人本身,从而也把自己看作毫无价值的牺牲品,没有认识到财富是一种凌驾于自己之上的完全异己的力量。表现人的主体意识,从而提高人的主体意识,满足人们高于物质层次需求之上的深层心理需求,是中华民族文艺的优良传统。在当代,结合现代化的传播手段,文艺创新在满足人们进一步的精神需求,推动社会进步方面无疑能够发挥更大的作用。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